坚持党管人才 推进人才强校 努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

发布时间:2015-10-30浏览次数:331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坚持党管人才 推进人才强校 努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中共苏州大学委员会

 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:广开进贤之路,广纳天下英才,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。苏州大学党委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,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,以一流人才队伍推动学校整体事业科学发展。

  一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,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

  学校党委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。早在2006年第一次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就提出,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;在去年召开的校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再次强调,实施重大人才工程,把高端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作为战略重点。

  近五年来,在办学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,累计投入6亿多元,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650多名,其中特聘教授120多人,包括院士3名、“千人计划”8名、“青年千人计划”11名、“青年拔尖人才”1名、“长江学者”4名、“国家杰青”8名、“江苏特聘教授”11名。学校被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授予“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”称号,成为全国设此奖以来的唯一获奖地方高校;被省委组织部授予“全省组织工作十佳创新创优成果奖”,成为全省设立该奖以来唯一获奖高校。

  二、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,构建高层次人才特区

  学校党委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,抓住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这个关键,不断增强人才工作的生机与活力。

  一是创新人才工作经费投入机制。采取“倾注超常规热情、不惜超常规投入、采取超常规措施”方式,确保“三个优先”,即在谋划发展时优先考虑人才资源,推动工作时优先考虑人才支持,安排经费时优先考虑人才投入,调动一切资源为人才工作提供全方位支持。

  二是创新高层次人才选聘机制。主要体现为“范围广”和“行动快”:为扩大招聘范围,近年来我校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《Science》上刊登了20次开放式人才招聘广告。“行动快”是指开通人才引进的“绿色通道”,在启动经费、薪酬等方面提供倾斜性支持。

  三是创新团队建设机制。推行“学术大师+创新团队”的队伍建设模式,由引进的特聘教授领衔组建创新团队,全权委托他们按照国际惯例招聘人员、建设和管理团队,实现“以才引才”的集聚效应。

  四是创新人才管理机制。充分尊重人才成长规律,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考核、评价和聘任机制,引入国际化的同行评估和以团队为整体单元的周期考核制度,推行中长期的发展性评价。

  三、大力汇聚高端人才,全面推进学校事业发展

  高端人才的集聚,极大提升了学校教学科研的“正能量”,有力推动了学校事业快速发展。

  一是以人才汇聚助推学科跨越发展。高层次人才的加盟,使学科实力和比较优势迅速凸显。学校目前拥有2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26个博士后流动站,均位居全国地方大学首位,化学、材料科学、临床医学、物理学和工程学等5个学科进入全球学科排名(ESI1%行列。

  二是以人才优势提升科研实力水平。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建立高端创新平台,学校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实力得到持续增强。学校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数量,从2006年的39项上升至2012年的281项,其中近五年引进人才的贡献率超过55%

三是以领军人物引领创新平台建设。在高层次领军人才引领下,高水平创新平台作用得到放大。如在新材料领域,我校围绕引进的李述汤院士,投入1亿多元组建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,面向全球招聘了25位特聘教授,获批项目83项,经费突破1.3亿多元,多篇论文被《自然》杂志评为亮点文章。

四是以高层次人才的先进理念改善学校管理。积极为引进人才提供“参政议政”机会,举行“特聘教授议校会”,打破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和论资排辈用人观念的束缚,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,聘请高层次人才担任学院、科研机构负责人,发挥其在学校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作用。(第21次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交流材料)